烏云嘎 安妮:“疫”無反顧 每一份堅守都值得
“此役,我們“疫”無反顧?!?/p>
2022年10月初,當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侵襲呼和浩特,疫情就是命令,令出如山。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再次打響!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黨媒人又一次逆行而上、深入“疫”線,用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抗擊疫情中的溫暖和感動,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全媒體時代新聞人的責任與擔當。疫情發生之初,融媒體新聞資訊中心采編一部記者烏云嘎和安妮克服自身困難,主動提出返崗要求,連續40多天晝夜奮戰在工作崗位。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這是刻在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青年心底的一句話。連日來,她們堅守崗位,報道各項疫情防控政策,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用文字和鏡頭記錄感人故事,上午聯系采訪、中午瘋狂碼字、下午出鏡拍攝視頻、晚上編輯新媒體。駐守臺內期間,烏云嘎、安妮與眾多堅守的小伙伴們一起過上了陀螺般的生活。
烏云嘎
安妮
駐臺初期,外采的記者只有兩組,烏云嘎和攝像老師戴著雙層口罩、穿著防護服去機關單位采訪,采訪對象還打趣道“地球不爆炸,你們記者不休息,這樣艱難的節骨眼還得出來采訪”。確實如此,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面對疫情,要主動通過權威媒體及時發出“主流聲音”,讓大家及時了解防控工作最真實的情況,為早日打贏疫情狙擊戰提供有力支持。
在疫情防控最吃緊、最要勁兒的時候,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采取了嚴格的閉環管理措施,融媒體新聞資訊中心采編一部記者烏云嘎、安妮、娜日松從沖鋒陷陣的外采記者,變成后期編輯,每天負責統籌編輯新聞聯播稿件、畫面,編輯“二十大時光”、“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推動五大任務見行見效”等重點欄目,平均每人制作40多條電視新聞、生產新媒體45條。吃、住都在辦公室,慢慢習慣了嘎吱嘎吱的行軍床,習慣了穿著睡衣直接上崗工作,習慣了白天工作、晚上去職工餐廳幫廚洗碗......
不管在哪里,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他們都始終堅守在新聞報道一線,隨時記錄、即時傳播,這,就是新聞人的使命和擔當。危難見本色,腳下即戰場,他們認為只要能打贏這場無聲的戰役,每一份堅守都值得!
曹凡:挺身而出 堅守“疫”線
曹凡,是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融媒體傳播中心的一名記者,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
10月3號,國慶假期的第三天,呼和浩特已經進入靜默管理,長假也被按下了暫停鍵??吹胶芏嗳硕紛^戰在戰“疫”一線,曹凡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社區志愿者,主要承擔藝術廳南街社區分揀防疫物資、卡口值守、核酸檢測點維護秩序等工作。凌晨5點半,居民們還在睡覺,曹凡和其他社區志愿者們就已經開始準備一天的工作了,陪伴他們的是清晨的冷風,是天邊的朝霞,還有居民們的一句句“辛苦了”。志愿者的工作是枯燥而重復的,但卻不能有一點馬虎,曹凡他們每天要分揀四五百件、總計成噸重的防疫物資,維持一千人以上的核酸隊伍,每天磨破的手套少則一兩只,多則三五雙。為了更好的維持核酸隊伍檢測秩序,他們還帶來無人機喊話,為了更好的服務老人和腿腳不方便的居民檢測,專門開辟了綠色通道。
曹凡
10月8日,曹凡和隊友們臨時接到緊急通知,援建呼和浩特敕勒川方艙醫院。在那里,她見到了很多并肩作戰的來自其他省份以及各盟市援助呼和浩特的醫療隊,曹凡和其余64名志愿者負責方艙醫院1000多個床位的安裝、鋪床、打掃等工作。盡管在家曹凡很少做家務,但在這里,她和小伙伴們配合得迅速又默契,一個人一下午就能鋪四五十張床。
一天下午,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忙到下午兩點的曹凡一直沒顧上吃飯,感覺心慌手抖,突發低血糖,得知消息后的志愿者們盡管大多數人也都餓著肚子,但他們還是紛紛拿出自備的餅干、牛奶等零食,這讓她既感動又溫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方艙醫院很快就投入使用了,曹凡也結束了志愿服務任務,按照防疫要求返回社區居家隔離觀察,觀察期一結束,她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聞戰線上,繼續為抗擊疫情鼓與呼。
曹凡說,“只要抗擊疫情需要,我就在。只要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王曉宇:沖鋒在前 “青”盡全力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人力資源部黨支部王曉宇同志所在的澤信加州華府小區出現新冠陽性病例,樓棟封閉管理。
10月初,王曉宇主動向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積極參與小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聽從社區統一安排。11月5日所住樓棟解封后,王曉宇克服孩子年齡小的困難,毅然參加了社區“雙報到”志愿者隊伍,承擔社區高危樓棟值守、小區巡邏值守執勤、為全小區居民發放抗原試劑、環境消毒消殺、居民生活物資配送、小區內勸導等疫情防控工作。
王曉宇
因為小區志愿者人數少,王曉宇基本每天都在小區忙碌,經常一忙就是一整天。從清晨到夜間,從風里到雨里,王曉宇始終把共產黨員作為第一身份,沖鋒在前,投身抗疫志愿服務,把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青年的良好形象在疫情防控一線和群眾心中牢牢樹起來,發揮了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由于工作出色,社區希望借調王曉宇同志繼續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毛永芝:向“疫”而行 齊心守“呼”
10月初,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文化節目制作傳播中心毛永芝所居住的小區被劃為高風險區,實行足不出戶管控措施。核酸檢測、社區管控任務重,負責防疫工作的同志們無法按時吃飯,只能坐在小區廣場吃泡面,看到這樣的場景,她決定盡自己綿薄之力,為這些“大白”們準備愛心餐。從那天開始,她每天都包好餃子,等工作人員收工,第一時間把煮好的熱騰騰的餃子送到樓道門口。她說,只要防疫人員能吃上熱熱騰騰的飯,她就會無條件貢獻自己的力量。
毛永芝
小區封控期間,有的老人不會使用手機在電子平臺下單,得知消息后,毛永芝就委托社區工作人員把自家的蔬菜水果,轉贈給小區孤寡老人。
“奉獻青春力量,我義不容辭”,當她得知小區志愿者短缺時,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志愿者服務,自11月2日起,每天負責小區核酸檢測信息采集工作。參加志愿服務的同時,毛永芝還從新華網、人民日報、國家衛健委、科普中國、自治區衛健委等平臺統籌編發了90條關于疫情防控的新媒體產品,做好宣傳工作。
毛永芝說“能在關鍵時刻,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我感到無比自豪。堅持、再堅持,用自己默默地付出驅散疫情的陰霾?!?/p>
張麗鑫:公益“藍”先鋒 “疫”線顯擔當
面對呼和浩特本輪嚴峻的疫情形勢,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我愛公益》欄目主持人張麗鑫密切關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特困群眾的工作和生活,主動扛起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攜手志愿力量,全力線上籌集抗疫保障物資。
張雨鑫
10月4日,她和呼和浩特市巾幗志愿服務協會志愿者們共同籌集15000多元購買抗疫物資,為東鼓樓社區、林業局小區、榆林鎮等地送去了方便面、礦泉水、醫用口罩等抗疫生活必需品。
10月5日,張麗鑫聯系愛心企業為內蒙古北疆應急青年志愿服務隊贈送一批方便面和八寶粥等抗疫生活物資。10月12日到13日兩天,聯合小麗志愿者公益服務團、內蒙古北疆志愿服務聯合會分別為呼和浩特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新城區威龍小區、回民區祥和花園小區和賽罕區玉錦軒小區及困難群眾等捐贈了方便面、醫用口罩等抗疫生活保障物資。為了進一步保障回民區社區核酸檢測信息及時錄入,她還為回民區三順店社區捐贈了一部新手機。
宣曉宏:在路上 為了愛
從10月1號到至今60多天時間里,作為外采記者的宣曉宏一直處于閉環管理中,從單位到疫情防控發布會再到單位,兩點一線的忙碌生活中,他采制新聞55條、短視頻110條。
四次堅守在抗疫宣傳一線的宣曉宏說“疫情發生以來,每天的新聞發布會我都在,我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把最新的消息、動態傳播給大家,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工作使命?!?/p>
宣曉宏
萬眾一心共同抗疫的壯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逆行而上沖鋒在前的擔當,一個個有愛的故事被宣曉宏用攝像機記錄下來。爆款視頻《內蒙古有愛:呼和浩特24小時》全網累計播放量700多萬,被各大媒體轉載,也是宣曉宏擔任攝像,在48小時內連軸轉完成的作品。拍攝過程中零點的應急消殺、凌晨1點的高速公路入口、凌晨2點的夜間門診,都是宣曉宏傳遞給觀眾的脈脈溫情。宣曉宏說,作為一名記者,在特殊時期我會繼續用一個個畫面、一個個新聞作品見證和記錄一個個溫暖和感動的瞬間。因為熱愛所以選擇,因為選擇所以堅守。
10月17號,本該走進婚姻殿堂的宣曉宏,卻扛著攝像機仍然奮戰在抗疫一線。宣曉宏說:“想過無數遍她穿上婚紗的樣子,10月17日美夢沒能成真,說實話是有些遺憾和心酸的?!蔽椿槠揆T曉宇說:“其實也不意外,因為每次疫情他都選擇沖鋒在前,我覺得正是他這樣的責任心、愛心,讓我覺得他是值得托付的人?!?/p>